一个人内心强大无外乎三种情况:有财、有权、有才,只要你拥有一种情况你就会变得强大起来。有钱是一个必要条件,也是最重要的条件。如果有了钱再加上能立德、立功、立言就更完美了。有钱给你底气,有权给你心气,有文化给你大气,人活一世时、位、气三个字,人生在世上(自强不息)、止(厚德载物)、正(谦谦君子),懂得这些,认知背后的本质就算是活通透了。
有一天晚上,一个朋友发来一个问题:日常和无常有啥区别?每天的生活为日常,是不变的,突如其来的生病打乱了日常就成了无常。日常是一种秩序,无常是一种不确定性,我们的人生之所以千回百转就是因为秩序和不确定性的存在。我们常说的诗词就是表达了这个秩序和不确定性,诗言志,词咏情。南唐后主李煜的《虞美人》: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?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!雕阑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恰恰描写的就是这种秩序和不确定性之间的纠缠,世界是有秩序的,人是不确定的,当秩序遇到不确定时,就是一个无法预测的纠缠。正可谓:“道可,道非,常道;名可,名非,常名”。
日常是一种状态,是一种常态,不会变的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变,也是我们说的宗,万变不离其宗,知其不变方能万变。中国喜欢常,古有太常卿,今有入常委,寻找都是一种永恒的状态。所以,才有知足常乐之说。
接着她又问了一个问题:如何找到自己的根呢?一个人如果认知到自己的无限与有限,心中的根就找到了。无限是你的可能性,有限是你的局限性,有限无限之间的中点就是生命问题之根所在。其实一个人的优点弱点也就清晰了,弱点往往就是优势,优势往往就是你的弱点。这恰恰我们的认知瓶颈所在。她说,她喜欢唐诗里面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感觉,但往往是思想一团乱麻,生活一地鸡毛。
有时候生活也好,人生也好,都像是李清照描述的那样: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;星星点点,明明灭灭,朦朦胧胧溶溶。回头再想想,如果没有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”的气概,哪里会有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感觉呢?找到自己的有限和无限,把日常的路走长,走好,这才是人生的意义。
突然想到电视剧《三十而已》里面的台词似乎有点相似:唯一不担心后路的方式,就是把前路走得更长一些。
(今完)